
小团圆
【关于ta在说什么】
这首歌的诞生,起缘于张爱玲的小说《小团圆》,最终也大胆命名为了《小团圆》。
张爱玲在写给朋友的信件中提到:“这是一个热情故事,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,完全幻灭了之后还有点什么东西在。”
什么东西呢?
潘虹或许有意无意在这首歌的演绎中探寻了点答案。
ta乍听像是个闺阁之中,念思成疾,辗转难入梦的女子,
未曾可知,等待才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孤勇。
别再反复那些所谓的通透和独立了,
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如此坦然的面对自己:
承认情不知所起的痴念
承认一生渴憎
一腔爱焰
全部给你
“雨声潺潺,像住在溪边,宁愿天天下雨,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”
我是真的这么以为的。
因为你,
我更爱这顽固的自己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关于ta的诞生过程】
没有提前编曲,由人声与乐手同期录音制作而成
钢琴师、提琴手和潘虹,在30平的录音间内,共同编织了这首作品
「制作人李维敏:有时候,做一个不那么符合唱片工业制作标准的事情,是有意思的,所以这是一场实验,为了探寻,在情绪里寻找理智,在克制中展现痴狂。」
「潘虹:这是三个人的游戏,是等待意外的美好,是对于默契的找寻,录音棚里的半数时间,我都沉醉在与一天和弘达两位老师即兴弹奏的融合与缠斗中。」
「钢琴师一天:是既定的,也是即兴的,甚至整个录音过程中我们没有使用节拍器。我追求以钢琴精准地匹配他们即时的灵感,也同步创造自己的表达。也曾突发奇想是否把钢琴调得略微不准一些,希望出来的声音更接近古董钢琴,拥有更多的亲和力。神奇的是,在一遍遍的录音过程中,钢琴的音色有了细微的变化,变得温暖起来。」
「小提琴师弘达:我们试着切换不同的演奏/演唱情绪、不同的站位甚至不同的灯光亮度……最后在昏暗的环境中完成了The last take。在录音(创作)的过程中,我尝试把小提琴作为女主内心的另一个自己,与唱词进行呼应、对话。希望大家可以听出一些“言外之意”和“弦外之音”。」
30平米的空间之中,创造音乐的何止他们仨,椅子吟唱的吱呀,是最后的落幕……